【汉院好老师】从戎笔耕铸军魂,卸甲执教育桃李——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吴兴强
  • 作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时间:2024-12-23
  • 点击:396
  • 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汉院资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报道)

吴兴强,男,中共党员,现任汉口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专职教师。他的职业道路是一条从军营转向高校的独特轨迹,体现了“由武入文、退役育才”的深厚情怀。

20余年前,怀揣着对军营的无限向往,吴兴强老师毅然携笔从戎,成为驻鄂部队的一员。在部队期间,他历任营连主官及师团级机关参谋,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主动实干精神。这些宝贵的经历为他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年前,面对军改的号召,吴老师卸甲从教,步入高校这个象牙塔,成为了一名专业课教师。这一转变对他来说,不仅是职务和职级的归零,更是心态的调整和专业技能上的重新出发。在汉口学院执教以来,吴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在教学科研及指导学生竞赛上不断突破,结出了累累硕果,2023年被学校表彰为“师德标兵”。



在教学上,吴老师瞄准“两力”——学生的创新力及实践力,秉承“两识”——破局意识及标准意识,抓好“两jiao”——教育及较真。他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他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课程教学设计,以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他还注重对个人教学业务工作的不断钻研,在心怀破局意识和标准意识的敬业态度下,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尤其在电子线路CAD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能够大胆探索产教融合、课赛融合教学模式,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共建电子设计联合实验室,实现了学生基于该课程的PCB设计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也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对学生的教育和课堂管理上,吴老师觉得教学要常怀为师为父之心,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管理韧劲,要在日常课堂中做好两个“jiao”,即教育和较真:一是做好课堂设置的思政教育以及随机性的思想教育,要从家国情怀具象到个人发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二是针对存在的原则问题应该敢于较真碰硬,该严厉批评的绝不含糊。正所谓教育管长远,较真明是非,教较结合,方能治标治本。

在教科研方面,吴老师练就“两把刷子”——明确的研究方向及扎实的研究能力,并抓好“两项产出”——教科研项目、比赛及高质量论文。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会议培训、各类教研教改项目申报与教学创新比赛,主持并完成2个校级教研项目,23年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元宇宙数字化技术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24年参加湖北省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获得三等奖。同时,他还发表了5篇教研论文。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吴老师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利用好“两外”——校外及课外,带学生参加校外甚至省外的行业会议及活动,积极拓展学生视野,明确学习目标。同时,他牺牲“两日”——休息日及节假日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指导学生的竞赛备赛工作中。同时,吴老师认为指导学生比赛对于教师来说是督促教师保持终身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要做好“两保”,即“保温”与“保鲜”,对所学知识的不断“保温”以及对专业所涉行业前沿技术动态的持续“保鲜”,只有做好这“两保”,才能让老师在技术更迭迅猛的当下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让所带学生在相关赛事中勇立潮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所带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1项,立项省级大创项目2项,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项,学生们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个人被学校评为“最佳指导教师”。

image.png

image.png


吴兴强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携笔从戎、卸甲从教”的深刻内涵。他的军旅生涯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军魂,而他的教学生涯则培育了众多桃李芬芳。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吴兴强老师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