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夏学平
- 时间:2021-12-03
- 点击:2553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深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对于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为全会的鲜明主题,政治意义重大、理论贡献突出、历史意义深远。
重视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法宝。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宣传教育,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入人心,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蔚然成风,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洗礼,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以大历史观进行的战略思考。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弥足珍贵,是百年大党接续奋斗的行动指南。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对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在新时代更好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四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和具有根本性、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决议》强调,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以史为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全会通过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让全党同志进一步看清楚了我们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也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正确判断形势、抓住时代机遇、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指引。百年历史经验照亮了未来前进之路,为战胜新的重大挑战、昂首迈向新的伟大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遵循。总之,这是一次注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的重要会议。
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历史决议,是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总结历史智慧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党的百年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个历史决议(1945年)深刻总结了“左”倾错误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议》说明中指出,“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为什么强调这个决议重点是对1931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这段时间经验教训的总结?党的六届四中全会选举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严重影响党的生存和发展。1931年1月,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书记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党的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4年的统治,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受到指责,他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被错误撤销,红军遭受重大伤亡。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历时近一年的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召开。从时间上看,这是在整风运动的思想基础上召开的一次会议。遵义会议后,党的路线已经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但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9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党的高级干部集中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全党普遍整风做了准备。1942年2月,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1943年9月起,整风进行到深入讨论党的历史问题阶段,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党的历史上的路线问题,统一高级干部的思想。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深入人心,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与党的七大召开时间前后相连,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刚刚结束,紧接着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七大。党的七大负有总结以往革命经验、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任务,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把党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回顾这段历史,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到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
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在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关头,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造成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议》说明中指出,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为什么强调这个决议重点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当时,在粉碎“四人帮”后,冲破“两个凡是”,进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关头,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关系党的团结与分裂、稳定与动荡。少数人对“解放思想”加以曲解,肆意夸大党和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针对思想混乱状况,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指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后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0年3月,邓小平提出起草决议的三条要求,第一条就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历史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大革命”和长期以来“左”的错误造成的混乱局面,国家和社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为统一全党思想,推动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三个历史决议(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对于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个《决议》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分为四个部分,一脉相承、层层递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创造,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主题像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决议》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把新时代置于民族复兴的历史长河中观察,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概括了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决议》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号召:“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党史百年,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三个历史决议,都是党在关键历史节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文献,为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开创新的历史、夺取新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大历史决议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历史的选择、实践的证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全会的一个突出成果。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使全党有了定盘星、全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有了掌舵者。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从党的百年历史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决议》高度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高度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和意义。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是赢得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爱戴的人民领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全党有了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全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根本行动指南。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概括和阐述,是《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一个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以非凡理论勇气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两个确立”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实践要求。
(附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5131480285448737958&item_id=513148028544873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