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如何统一:全体总动员
  • 作者:佚名
  • 时间:2021-04-06
  • 点击:4157
  •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思想,这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对高校而言,构建“大思政”格局,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整合运用一切可能的力量,搭建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和组织等工作矩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思政”教育理念科学回答了思政育人的内在规律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我国高等教育在历经了大众化阶段快速增长后,逐渐回归教育本质,开始认真思考并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遵循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心任务,统筹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是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保障和根本问题。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对“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这句古语来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我们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它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还要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高尚道德。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论价值,在于科学回答了思政育人的内在规律。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的教育必须同时引起学生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力方能达到目标,道德情感的体验与道德行为的实践是人的个性特定品质生成的重要机制。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展开,将教育传递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活化”新知识,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并内化于生命本体。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就是要全方位地寓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生活环境等于一体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贯通的有机统一,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理念,也是一种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实践。

高校思政要回归教育本质,推进全员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平台上,也可以在管理服务中,还可以在校园环境中。

高校思政的“全员育人”应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中,思政课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触及大学生灵魂深处。专业任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课程思政作用。学校知名教授、退休老教师回校授课,讲授学科发展历史、专业文化和科研精神等,言传身教,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德育因素有机融入专业建设。辅导员重点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培养崇高的思想品格、优良的道德品质。管理服务人员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理念,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作用,寓教育于管理服务工作之中,强师德、正师风、树师表,用高尚师德和热心周到的服务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杰出校友和优秀学生以其鲜活事迹发挥先进模范和道德感染作用。班级学生干部、学校保安人员、保洁人员、餐厅服务人员等学生学习生活近距离接触的各类服务人员,以高尚的道德和体贴的行为感染教育大学生。学校之外,家庭、政府、社会都积极配合、共同参与。

“大思政”格局要义在“大”,关键在“合”

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其要义在于“大”,其关键在于“合”。

从纵向上,一是大学与高中相衔接。将大学阶段思政课与高中阶段思政课有效衔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增加课程的深度,拓展课程的宽度,将大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纳入考试考核,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升阶,以实现持续培养。二是大学四年的有机衔接。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大学四年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性思想政治教育。

从横向上,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思政“金课”,引导思政课教师采用自读、讲授、讨论、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翻转课堂和网络微课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并辅之以才艺、体验、技能、展示、公益和讨论等课外实践活动,让思政课程“活”起来。邀请社会知名学者、优秀企业家等进校做客讲座,使高深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附原文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1010/c40531-3188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