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景媛 陈潇 孙允涵
- 时间:2022-10-26
- 点击:1218
- 来源:党委宣传部
汉院资讯(党委宣传部 报道)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汉口学院2022年教学科研表彰大会精神,集中展示我校获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党爱国爱校、潜心立德树人、积极投身教育的高尚精神风貌,汉口学院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即日起陆续发布“汉院好老师”系列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弘扬尊师风尚,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再迈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蔡赟玥老师是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教研室主任,汉口学院2022年教学科研表彰大会“汉院好老师”“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她的课程,在教育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学习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在省教育厅、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她的思政课堂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在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专家们对她提出特别表扬,评语为:有感染力,该教师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进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办公室时,蔡赟玥老师还在备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思政课程,她已经讲了20多年,但每次上课前,她都要把写满笔记的旧讲义拿出来再添上几笔,在思政教学上,她始终以敬业奉献的初心、与时俱进的态度、丰富资深的经验全心投于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硕果累累。
活化理论,因势而新
思政理论,在蔡老师的课堂里,从不等同于枯燥难懂、死记硬背。以初学者的目光看待课程,以教学者的视角设计课程,这是蔡赟月老师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也是她思政教学自信的基石。“教学水平是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蔡老师提到,熟悉课程内容只是基本工作。在教学中,蔡老师会选择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理论,穿插案例,讲事实、摆道理,将课本上的理论活化,让同学真实地感受到自身与理论的密切联系,引导同学们以掌握的知识自行反推理论,真正理解思政、爱上思政。
去想象自己做自己的学生,蔡老师常常这样做。针对不同专业,她因材施教、设计整理不同的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课堂。“概论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理解,运用小组讨论、集中展示等形式,结合本专业实际完成对课程内理论知识点的分析,从教材重难点、课程涉及的主要人物事件节点、社会新闻热点等入手先后,培养用知识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了解和理论信仰,学以致用,十分自然地融合了思政课与专业课。
敬业奉献,方得始终
提到自己最在意的两件事,一个是教学质量,另一个就是学生评价。“学生对我的课堂评价我每一条都会看,我非常在意。”虽然清一色几乎都是好评,但只要学生提出了学习方面的困难,她总会思考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主动调整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案。
课堂背后,她亦师亦友,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维、学生心理,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随时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学识为同学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所谓“诚意”,就是对学生用心、用情、关心、尊重,蔡老师的真诚负责,获得了同学们满满的正向反馈。在蔡老师的朋友圈只有一条信息,那是学生在她上课中暑时送来的解暑药,“很幸运,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有你们这群小冰棍为我遮挡了夏日火热的气温,也很高兴能够遇见大家。”蔡老师和她的每一届的学生,在彼此的人生中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
不论课堂内外,她始终保持着求学严谨的习惯,达到治学有方的目标。她时刻保持政治敏感度,注重课本的内容更迭,剖析不同版本教材变化的脉络,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常看纪录片、历史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让思政课真正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
自学自律,潜心钻研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每周二中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办公室最热闹的日子,老师们都有课,午餐时间就成了他们交流备课经验、讨论教学方法、推荐优秀资料的黄金时段,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吸收是老师们永远的话题。蔡老师也有了除去备课之外的另一重要工作:寻找合适的课程案例,分享给新进老师,带动整个教研室的课堂更加有温度、有厚度、有活力、有张力。
在这样的轻松而又严谨的氛围中,蔡老师主持和参与了《对“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小康背景下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的途径探析》《浅析杜威的教育价值思想》等多篇论文,充分展现她在科研反哺教学之路上的不懈追求。
在二十大召开期间,作为思政教师的蔡老师非常受鼓舞,她表示,将从自身做起,积极引领学生与党共同前行,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共建祖国美好的明天。
(文字:大学生记者团 杨景媛 陈潇 孙允涵)
(图片:大学生记者团 万益鸣 王晨菲 冯晓蕊)
(审核:郭亚莉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