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佚名
- 时间:2009-03-13
- 点击:6173
- 来源:管理学院团委
亲爱的同学们:
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了2000多万,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消费权益保护与消费理念引导。然而,通过我院调研部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被侵权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各高校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和消费维权益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关注大学生的消费权益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经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周围存在着“十大消费陷阱”:
一、校园周边流动式电子产品销售点
这些经常出现在学校周围的流动式电子产品销售点,想必大家都已经见惯不怪了。他们所出售的电子产品价格一般只有市面上的一半左右,漂亮的MP3、MP4、廉价的U盘,结合其“价廉物美”的广告更是让人趋之若鹜。但是,这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所出售的产品,并没有任何售后保障。到最后东西坏了,我们也只有“欲哭无泪”、“投诉无门”。
二、“私货”、“港货”数码产品
“同学,要手机、数码相机吗?我这里有一批‘私货’,价钱很便宜的,名牌儿。”经常逛街的同学,可能都遇到过这种向路人兜售“私货”、“港货”数码产品的人。这种人看准了大学生没有钱又爱攀比的“死穴”,把一些“二手机”、“组装机”翻新机后,以“私货”、“港货”之名半价出售。由于卖方在出售之时,并未向消费者签开有效的凭据,所以,一旦产品出现任何情况,卖方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三、“鸡肋”会员卡
许多店面在开业之初,都会大打广告——给会员更多的优惠。然而,当我们交纳数目不少的“手续费”后,我们会发现所谓的“会员待遇”,只不过是一些所有人都能“享受”的服务。结果就是,口头还价和持卡消费并无区别,花钱办的会员卡也只不过是钱包中“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摆设。
四、讲座促销
校外的一些培训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免费讲座。通常就是,这个“专家”、那个“大师”在台上一通慷慨激昂的“天花乱坠”、“不知所云”,但在结束的时候,他们总不会忘记向大家推荐一些能让人“受益终生”、“不虚此行”的教材、书籍、练习、秘卷、光碟、磁带之类的东西。这些讲座“传道是虚,牟利是实”。
五、“两元”、“五元”、“十元”店
这些店里的东西便宜,太便宜了,“物超所值”。不可否认这些店里的商品的确十分便宜,但是卖的都是一些“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的“三无产品”。这些商品不仅没有质量、信誉的保证,而且更恐怖的是某些商品还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说那些“万年烧不开”的热得快。
六、“山寨机”、“克隆机”
现在,“山寨文化”大行其道,手机市场上的“山寨机”、“克隆机”更是卖的风生水起。很多同学惊叹于“山寨机”功能之花哨、价格之便宜,而更多的同学则是迷醉于“克隆机”与品牌机如出一辙的外形、不到真货一半的价格。但是这些手机质量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拉风”,甚至一度传出过“山寨手机电池爆炸伤人”这类骇人听闻的奇闻,可年轻人就是难以抵制住这种“花五块钱,穿出五千块钱味道” 的虚荣诱惑。
七、预付费消费卡
很多商家在开张之初,都会搞一些“酬宾活动”,为顾客办理一些消费卡,顾客只要在此卡中充值,便可以在店中享受种种优惠,冲100送50。很多同学在办理了这种长期消费卡后,很快就发现原来开张时那些令人心动的价格,都已经成了“公元前刻在泥板上的往事”,所有的东西都涨价了——150花不了几次。发现了又能怎样,你早就被“套牢”了。
八、兼职中介
现在,很多具有独立精神的同学,想在课后的闲暇时间里找份兼职,这是一件自我锻炼、拓展视野的好事。于是,许多兼职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只要你交上一定金额的中介费,中介机构就会把你介绍到一家单位去做兼职。但是,和遗憾的是,你总会被以“你太高了”、“你太瘦了”、“你太帅了”、“你太漂亮了”之类种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辞退。这便是中介机构暗中设置的障碍,好使那些交钱找兼职的学生知难而退。
九、小成本创业项目
学校周围经常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说着这样的对白:“同学们,想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吗;想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吗;想快速致富吗?做‘校园代理’吧,只需投入几千块钱就能轻松获利上万。”结果大家当然都知道,投钱赔了的倒是不少,可是却没看到几个“富可敌国”的成功学生。
十、二手产品
二手产品大多“来路不明”,虽说价格便宜,但是质量、售后实在是难有保障。尤其是那些饱经沧桑的“二手自行车”,极可能是赃车,购买后甚至会出现“一盗再盗”的现象。就像是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消费陷阱纷至沓来,其“狩猎”范围也愈来愈广,面对种种,我们大学生怎能置之不理?值此“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管理学院团委特此向全校同学发出号召:警惕陷阱,维护权益;坚持诚信,强化素质。
管理学院团委
2009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