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正文
李艳:用阳光的音符舞动青春的旋律
  • 作者:李艳
  • 时间:2011-05-05
  • 点击:10417
  • 来源:本站原创

我出生于京山县罗店镇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供我读书,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我从小酷爱音乐,一只筷子,一个盘子就能成为我手中的乐器,敲击出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奏响出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2004年,我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音乐系。然而,贫穷的家庭条件并没有阻碍我满心的憧憬与梦想。大一时,没钱交学费,我就在学校捡塑料瓶,一天只要能拾到30个,卖3块钱,就够我一天的伙食费,要是运气好,多捡几个,我就可以存些钱交学费。每当我攒够一百块钱,就立即跑去交给辅导员朱磊老师,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记账,还鼓励我好好学习。

大二时,家里传来消息:母亲因严重的风湿病再一次瘫痪在床。这时我才知道,父母为了我背井离乡,双双来到武汉打工。我跟父亲商量,将母亲接到我的学校,由我来负责照顾。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仅5平米的房间,安顿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她。除了每天捡塑料瓶,还利用节假日去发传单、做家教、当门卫,甚至还在暑假到郊区的一家养鸡场帮别人养鸡。当学校领导和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后,及时给我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还把在电子厂做清洁工的父亲安排到学校做宿舍管理员,帮我解决了家庭的困难。

我的事情传开后,媒体和社会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200712月,楚天都市报以《七尺男儿带着病重的母亲上大学》为题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这些关心和帮助,陪伴着我完成学业。大学期间,我专业成绩扎实,表现优异,荣获了“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百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我的论文也获得了“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毕业那年,当我听了“播种希望与未来——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巡回报告会”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也毅然报名参加了资教。赶赴赤壁的那一天,父亲把我送了很远很远,临别时,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子,好好工作,你妈有我照顾呢,家里的事不用担心。”,我紧紧抱着父亲,含泪和他挥手作别。

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我被分到了黄盖湖中心学校资教。刚到学校时,学校考虑到我是新老师,又是音乐专业,就只给我安排了两个年级的音乐课,我主动请缨,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

音乐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专长,我渴望,用我所长为乡村孩子带去一丝光亮,打开一扇门窗。可是刚开始教学,非常被动。在乡村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音乐课都不怎么重视。每当学校有开学典礼或者大扫除之类的活动,一般冲掉的就是我的音乐课。学校没有音乐器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带着同学们干唱,他们学得无趣,我教得也费劲。以至于在一次音乐课上,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你能像以前的老师一样,让我们写作业吗?我的数学作业还没有写完呢。”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在想:“难道是孩子们不喜欢音乐吗?”中午,我到学生寝室去找寻答案,看到孩子们正用碗勺敲打着“叮叮当,叮叮当”这些简单的乐符,摇头晃脑,陶醉其中,这不就像十年前的我吗?不是孩子们心中没有音乐,其实,音乐就在孩子们的身旁。我在学校里四处搜寻,终于翻出来一架破旧的、布满灰尘的脚踏风琴,我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认认真真地校对每一个音准,还找了一块红布给它盖了起来。那一节课上,看到我掀开红布,孩子们的眼神里流露出不可思议的惊讶。每一个人都放下了手中的作业本,随着我的琴声大声地歌唱,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脚踏风琴,我是格外的爱惜。音乐课之外,都用红布遮起来,并吩咐班长赵英英看管,不允许任何一个同学动。赵英英向我报告说,只有王锐不听话,天天去风琴那里乱动。提到王锐,我和其他科任老师都头疼。他的个子比我还高,脸上总是挂着不屑的神情,对我这个任音乐老师的班主任更是爱理不理,我不知道拿他怎么办才好,是打还是罚?一次音乐课上,我看到坐在后角落的他一直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弄些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发现他用小刀和墨水在桌面上刻出了一个一个的琴键,黑的,白的,虽然大小不一,但稚气而可爱。我非常高兴地在全班表扬他爱学习,爱动脑筋,但告诉他如果不刻在桌子上会更好。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全班同学的课桌上都贴满了用白纸描绘的琴键,黑的,白的,都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可爱。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静静地洒进来,映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我们都在摇头晃脑的边弹琴边歌唱,虽然琴声毫无节奏、参差不齐,但是歌声嘹亮、整齐划一。每一个孩子都很投入,都很尽兴,后排的王锐更是昂着头,扯着嗓子,唱得非常卖力。这是我们开学以来上得最好的一节音乐课,也是我有生以来最幸福的一节课。

资教的这些日日夜夜里,我感受着音乐带给我的快乐,感受着孩子们带给我的惊喜,也感受着学生家长们的热情。我们学校共六个资教生,其中五个都是本地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只有我一个人坚守在校园里。经常有镇上的学生家长热情地邀请我去做客,我总是经不住乡民们的一再劝说。与乡民的交谈中得知,黄盖湖原是一个大农场,很多家庭都来自五湖四海,这里的乡民都是不远千里移民来到这里的。饭桌上,他们会回忆起年轻的时光,回忆起自己遥远的家乡。动情之处,我们总是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伤。轻快的山东沂蒙小调、百转千回的蒙古民歌,有时还会吼上几句高亢的陕北信天游……在激动的泪光中,我总是在想,当年二十出头的他们,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信仰,远离家乡,来到这个地方。今天的我参加资教,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为了乡村教育明天的希望,其实我们大家的心愿是一模一样。

转眼间,来到这片土地上已经近三年了。三年来, 我先后被赤壁市教育局授予政教先进个人、师德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资教教师等荣誉称号。 2011328日,咸宁日报在“用黄盖精神打造农村示范教育”一文中报道了我用一台脚踏式风琴,弹奏出美妙的音符,让学生的音乐知识有了质的飞跃的事迹。

三年的资教生活,让我充实而快乐。我收集每一个清晨的阳光,我珍藏每一个孩子的淳朴善良,将这些化为美丽的音符,刻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永久流芳。